校友风采

许锐思:秉初心筑梦求学路,凭专业迈向高校育人新征程

【身份进阶:锚定高校教育的逐梦者】

“活跃在主持人舞台上,安静的坐在图书馆,端坐在琴房里,忙碌于团学事务中” —— 这是许锐思校园生活的不同画面。 从桂林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漳州市的公办幼儿园教师,再到马来西亚北方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她的每一步都紧扣 “教育” 二字,最终锚定 “投身高校教育,培养下一代教师” 的目标,坚定前行。

【多维成长:在服务学生与专业深耕中夯实基础】

班级团支书时,许锐思设 “班级小事清单” 帮同学解难题,筹备团日活动或教学技能分享会时细致协调,保障活动顺利进行。大三入党后,她更是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各项工作中始终冲锋在前。

课外,她多岗位锤炼任英语协会部长时主持桂林图书角,与外教对话,提升大家英语学习兴趣;做院礼宾部部长时,带员对镜练礼仪,细抠动作细节;主持晚会时认真对台本校领导都记得这个“做事仔细的小姑娘”

学业与实践中,她始终稳扎稳打、多点开花。钢琴老师刘亮更是对她的勤奋赞不绝口练琴练到指尖磨茧,就贴上创可贴继续,最终在 “金音杯” 初赛上,以流畅动人的旋律拿下非钢琴专业组二等奖她还常有创新巧思,连续两届在中国国际互联网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中斩获二等奖,老师评价她身上有股不服输的干劲”。她在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崭露头角,交出亮眼答卷声乐领域她同样出彩,不仅在全区艺术展演中凭歌声打动评委获奖,还站上校园十大歌手颁奖舞台,笑着鞠躬时,眼里满是耀眼的光。

学术上,她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浅谈艺术启蒙教育对自闭症儿童的影响》,泡图书馆查文献、去特教机构调研,把 “音乐让孩子抬头” 的案例揉进论文,最终发表在《魅力中国》。捧着刊物,她想着 “总算为幼教做了点小事”。

抽屉里整齐叠放着大学期间 “三好学生” 奖学金证书,毕业拿到桂林学院优秀毕业生证书时,她翻着荣誉想起那些忙碌日子 —— 原来 “向学向善”,就是把每件小事都认真做到底。

【教育践行:从入编上岸到深耕不辍站稳讲台】

“每一个阶段的努力,都是为了更靠近心中设定的目标” 许锐思的笔记本扉页,写着这句话,也映着她的成长轨迹。

毕业后,为投身幼教实践,她备战诏安县教师入编考试晨光里梳理理论思维导图,午后对镜练试讲,深夜在错题本贴满“结合《3-6 岁儿童指南》”的便签。最终她以全县第五名入编,笔记本上“终于迈出第一步”,藏着满心激动。

在建设乡中心幼儿园接过教导主任聘书时,她不忘备考初心 ——“让理论变成孩子能触摸的成长”。任职期间,她蹲班打磨“分龄课程”,带教师拆解教学难题,将听课建议化为“可操作小步骤”。

珍惜每一段幼教时光,将日常工作转化为教学的“鲜活素材”。课程设计贴合孩子小班用绘本搭配穿鞋游戏缓解入园焦虑,中班编“彩虹律动”让孩子感受美的表达,大班带孩子进社区学安全知识她把处理孩子抢玩具、午睡哭闹的经历编成“故事集”,还组织“家校沟通”角色扮演,获新家长好评

此外,她将防震知识编儿歌,获漳州市防震科普赛三等奖、诏安一等奖。拿到“优秀教师”证书时,她想起孩子们围喊“厉害”的模样,坦言这份荣誉是最沉甸甸的“一线教育印记”。她在笔记标注“这是实践的力量”。

【逐光前行:以高校教育为目标传承育人初心】

为了让自己的教育梦再上一个层次,她作出了一个郑重的决定----带着满箱教育笔记,赴马来西亚北方大学攻读教育管理硕士,转向教育心理学与社会学研究,努力争取做一个“培养老师的老师”

在跨文化课堂的国际小组讨论中,她将理论与一线教育经验结合“欧美教育公平”议题时,主动补充“国内乡村教师发展现状”分析“教师职业倦怠” 问题时,会特意标注“需结合乡镇幼儿园案例调整策略”导师不禁称赞“这是为未来的教育工作提前备课”。而孩子们送的“许老师再见” 手绘卡,常伴她熬夜查资料时温暖前行。

大学时辅导员赵红曾对她说:“教育不是灌输,是点燃”。“现在,我想做那个点灯的人。”马来西亚图书馆里,许锐思对着研究报告轻声说。从学子到海外硕士,从幼教管理者到瞄准高校目标,她始终朝着“传承优质教育”前行。

如今她的研究带着一线温度:分析高校师范生学习动机时,结合自身备考经历琢磨激励方法;研究教育公平,翻出家访本里的乡村案例;梳理教师伦理,融入“公平待童”的幼教经验。

毕业后规划清晰:进高校教“教育管理实务”,把教研、家校经验变成师范生的“实战技巧”,带他们去一线实习,让他们触摸“教育的真实”。

“教育是接力赛,我要把‘育人棒’传下去。”马来西亚的阳光落在笔记本上,那束从校园出发的教育之光,历经实践打磨与海外淬炼,正朝着高校舞台坚定绽放 —— 逐光之旅,才刚刚启程。

许锐思,2018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目前在马来西亚攻读硕士研究生。


一审:周杰二审:黄丽娟三审:江帆责任编辑:黄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