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三育:以匠心育童心,用热爱点亮教育之路
【全能榜样:在服务与创新中绽放青春光芒】
“她在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图书馆和琴房的路上。”这是同学们对彭三育校园生活的生动描述。作为年级团支书,她以“服务力”诠释责任担当,每年组织专业主题团日活动10余场,带领支部获评校级“五四红旗团支部”,积极参与“三下乡”活动,努力用自己的微光照亮大家。身兼学院新媒体部部长,她用“创新力”传递专业温度。学业与思想上,她更是双线“领跑者”。连续四年专业成绩、综合成绩排名名列前茅,以核心成员身份参与自治区课题研究。大三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同届首批学生党员。凭借全面发展的卓越表现,她荣获国家奖学金、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奖学金等各项荣誉。辅导员赵红评价她:“眼里有光、脚下有路,是‘向学向善’校训的最佳代言人。”
【以勤为径:努力做自己成长路上的星光与温度】
最晚一批的琴房灯光常为她而亮,深夜的实训室有她打磨教案的身影,闭馆时在图书馆的门口总能听到她匆匆的步履,这是彭三育留给桂院最熟悉的剪影。“学习没有捷径,唯有把每一分钟用到极致。”她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课堂要点,这份细致感染了身边人。她主动帮助周围的同学,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上。辅导员赵红感慨:“她像一座桥梁,既连接着师生,也链接着知识与温度。”
舞台上的光芒,源自无数个寂静的深夜。备战自治区钢琴大赛时,她为诠释曲子中的细腻情感,每天坚持练琴,她的钢琴老师刘亮,总是耐心指导,默默陪伴左右,从踏板力度到情感表达逐句指导,更在她因比赛压力时送来热茶和温暖的鼓励:“音乐是心与心的对话,你早已拥有打动人的力量。”最终,她以行云流水的演奏荣获大奖。颁奖台上,她哽咽致谢:“刘亮老师教会我的不仅是琴艺,更是如何用坚持与热爱照亮他人。”
这份匠心同样绽放在赛场。在省级教师技能大赛中,她的科学活动课打开幼儿探索世界的大门。评委称赞她:“眼里有儿童的惊奇,手中有科学的钥匙。”而荣誉背后,是许莹琳老师、王丽娟老师陪她一次一次的磨课。“教育是传承,老师为我点燃的火把,我会继续传递给更多孩子。”
【至善传承:让教育成为一场温暖的奔赴】
荣誉背后,是无数个与星光为伴的夜晚。备战考编时,她曾因兼顾考编与毕业之际的学业压力崩溃落泪。一句话点醒了她:“教育者的光,源于内心的温度。”于是,她重新调整计划,总是第一个踏进教室早早复习理论,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在厦门市思明区教师编制考试中,她以面试第一、总成绩第二的亮眼成绩,从八百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每一次试讲都是一次与孩子的对话,不能有丝毫敷衍。”她说道。评委评价她的课堂“充满感染力,既有专业的深度,又有师者的温度”。步入职业生涯,彭三育带着母校的“至善”精神奔赴更广阔的舞台。
【寄语未来:以教育为帆,向生活的星辰大海远航】
从桂院学子到职场新锐,彭三育始终以“向学、向善、自律、自强”的校训精神为灯塔。回望桂院四年,她总说自己是“被星光眷顾的赶路人”,图书馆的灯火是深夜最温柔的陪伴,而导师们的言传身教,则让她读懂“教育者”三个字的分量。这些片段,早已化作她教育生命的基因密码。未来,她将以母校赋予的“星光”照亮更远的路。而此刻的彭三育,正带着母校馈赠的“行囊”——向学的热忱、向善的初心、自律的筋骨、自强的锋芒——走向属于她的星辰大海。
未来,她将继续深耕教育事业。她说“教育者的幸福,在于既能照亮他人,也不忘为自己心中的花浇灌阳光,我要做的,是守护每朵花独特的光芒。”
彭三育,桂林学院2018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现供职于厦门市思明区公立幼儿园。

一审:周杰二审:黄丽娟三审:江帆责任编辑:黄丽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