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慢,是另一种速度:韦霞的成长启示

专注一事,十指春秋

在青春的乐章里,她用勤奋作谱,以热爱为弦,奏响了一曲昂扬的成长乐曲。四年大学时光,她完美诠释了“一专多能”的师范生素养。从一名主修声乐的音乐学子,蜕变为一名海外艺术指导(钢琴伴奏)专业硕士,再到一名高校音乐教师,她的音乐之路是一场跨越声音与琴键的漫长跋涉。

在大一下学期的声乐期末考试时,一种难以名状的失落攫住了她,演唱时脑海里浮现的竟是伴奏老师手下流淌的钢琴旋律,那些琶音与和声是她非常渴望探索的世界。她心想如果自己不但唱得好,弹得也好那可就太棒了。

尽管也有钢琴课,但是钢琴作品与演奏技巧是较于基础的,每一次钢琴作业她都能很轻松的的完成,可她并不满于现状,于是她带着心里这颗萌芽找到了刘亮老师,说“我要学钢琴。”此番请求更像是豪言壮志,一个学习声乐的学生突然转向需要童子功的钢琴,这条路注定是蜀道难。

可理想生根了怎能轻易放弃!刘老师被她的执着打动,破例收她为徒。她也就成了钢琴专业的一个“编外人员。”

日复一日的勤学苦练,直到毕业前夕,功夫不负有心人,首次参加自治区钢琴大赛就获得了一等奖。然而机会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她考上了立陶宛马格努斯大学音乐学院钢琴系硕士研究生。这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音乐学院首次招收中国学生。她紧紧抓住机会,选择了继续深造提高就业的竞争力。

勤谱乐章,跨界成才】

在读研期间,她的节拍器,总比别人慢了几拍。当同学们的指尖已经在协奏曲的华彩段落中翱翔时,她还在与巴赫三部创意曲中纠缠不休的声部进行搏斗。这就是她,一名钢琴伴奏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异国他乡的琴房里,日复一日面对的真相。

她的起点,是一张几乎空白的履历。当身边的同学轻描淡写地提及“毕业于某某音乐学院”、“师从某某名家”时,她只能报以沉默,更不用说国外的学生好似天生就是钢琴家的模样。她的本科是一所普通的综合性大学,音乐学专业,钢琴只是必修课之一。她的“童子功”,是大学时代为了就业而恶补的产物,充满了速成的痕迹,她的曲目库寒酸得可怜。她想,不求与别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别人练一小时她就练十小时。每每有松懈,耳畔就会传来老师的叮咛“想超越没有捷径可言。”

她和所有同学一样每周要上钢琴伴奏、独奏和室内乐伴奏三门课程,一周的演奏量达到大几十页,这是与大学期间无法相比的。期中与期末考试都是以不少于二十分钟音乐会的形式完成。欧洲的满分是十分制,她从入校时的6分,在第三学期就考到了9分的好成绩,钢琴系所有教授集体打分。她仍记得当时的场景,现场公布成绩后,钢琴系主任主动走到她跟前拥抱她并称赞她弹得太漂亮了。她的进步是缓慢而痛苦的,它不像飞跃,而更像海平面上升,几乎无法察觉。毕业音乐会上,当最后一个音符在音乐厅中消散,掌声响起时,她看到的不是终点,而是那个慢了几拍的节拍器,它依然在滴答作响,固执而坚定。

起点低,意味着每一步攀登都刻骨铭心。它意味着你的整个音乐大厦,都建立在你自己亲手挖掘、并夯实的地基之上。这地基或许比别人更深、更暗,但也因此,无人能撼动。她的乐章,从滞后的节拍器开始,但它的每一个音符,都无比真实,并且,只属于她。

笃志为师,不负青春

正如歌中所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如今她也站在了高等学府的讲台上。是桂林学院这片承载了她最美好年华的沃土,是“自律、自强”的校训精神的底蕴浸润了她,是实训室的灯火、林荫道的晨光、琴房的专注,共同勾勒了她青春的底色。是恩师们用精湛的技艺、高质量的培育打开了她的学术之门。韦霞,参与完成2023年教育部职业教育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钢琴基础》课程资源开发、应用与更新建设;参与完成《学前儿童钢琴演奏》课程获2023年自治区高等职业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主编教材一部;获得校级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比赛课堂教学一等奖,多次指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加自治区钢琴比赛获奖。并于2024年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未来她将以各位优秀的前辈为榜样,恪守教师职业道德,精进业务能力,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母校赋予的一切化为滋养学生的雨露。

韦霞,桂林学院2018届音乐学专业学生,现就职于桂林师范学院,钢琴专任教师。


一审:教育与音乐学院二审:黄丽娟三审:周杰责任编辑:黄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