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由文化与传媒学院联合广西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共同举办为期两天的“传习中华才艺,共筑文化桥梁”中华传统文化交流活动圆满落幕。来自俄罗斯、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老挝和缅甸等国家的50余名留学生走进校园,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度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广西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此次活动也是文化与传媒学院与广西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党建+”系列共建的首次合作,获网易新闻、广西云等多家主流媒体关注报道。

广西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左),桂林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党总支书记(中),桂林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右)分别在会上发言
为让留学生获得高质量文化体验,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以多门中华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实践成果为核心,精心打造了多维沉浸式体验场景。在茶艺课上,我院师生团队不仅细致讲解茶叶分类、冲泡礼仪等专业知识,更亲手示范置茶、注水、出汤等关键步骤,手把手指导留学生实操体验。当醇厚茶香在室内弥漫,留学生们在一次次冲泡与品饮中,逐渐体悟中式生活美学的雅致与韵味。

学院师生与广西师范大学留学生们一起体验茶艺、剪纸、香囊制作与脸谱绘制
剪纸课的现场氛围尤为热烈。我院学子化身“文化小导师”,围绕吉祥纹样的文化寓意、剪裁技巧等进行耐心讲解,从纸张折叠到剪刀运笔全程示范,帮助留学生克服语言与操作障碍。中外学生围坐一桌,指尖翻飞间,一幅幅承载着美好祝愿的剪纸作品相继成型,传统手工艺的精巧匠心在互动中悄然传递。
在戏曲课上同样亮点纷呈,我院师生与留学生共同赏析经典戏曲选段,详解脸谱色彩、图案所蕴含的人物性格密码,随后携手绘制脸谱,让留学生在笔墨勾勒中近距离触摸中华戏曲与桂韵文化的独特风采。整场体验中,我院学子将课堂所学精准转化为文化传播能力,让留学生在深度互动中筑牢对中华才艺的认知根基。

学院学生表演民乐合奏《大鱼》,中外学生一起表演民族歌舞《大地飞歌》
课程间隙,学校桂学实践活动营的学子们献上了一场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展演。婉转悠扬的彩调剧《刘三姐》选段,将广西民间艺术的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欢快灵动的民族歌舞《弥渡山歌》,以明快节奏点燃现场气氛;特别是广西世居十二民族服饰展示环节,学子们不仅逐一讲解服饰的纹样寓意、工艺特色,更现场演示服饰穿戴流程,让留学生从服饰文化中直观感受多民族交融的深厚底蕴。

两校师生与各国留学生活动合影
此次活动是文化与传媒学院深化“党建+学科建设+国际交流”融合模式的生动实践,更是推进课程思政改革、落实“第二个结合”教育要求的具体举措。活动不仅充分展现了我院学子扎实的文化素养与卓越的跨文化传播能力,更以文化为媒搭建起中外青年互学互鉴的坚实桥梁。下一步,文化与传媒学院将持续依托学科优势,丰富“党建+”共建内涵,推出更多优质文化交流活动,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