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下午,信息工程学院在弘善讲堂举办“弘扬传承科学家精神做担当作为时代青年”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科研与社会合作处、信息工程学院联合主办,特邀广西大学钟诚教授担任主讲人,副校长杨庆庆及科研与社会合作处、信息工程学院相关领导出席。
杨庆庆代表学校致辞。在致辞中,她诚挚感谢钟诚教授到校开展宣扬科学家精神讲座。杨庆庆表示,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民族兴。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是青年一代成长成才的关键要素,也是必须扛起的时代担当。
讲座中,钟诚教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强调科技、人才与创新的重要性,阐述青年学生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的责任与使命。他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陈国良教授的“24字人生经历”为案例,深入解读了科学家精神的丰富内涵。陈国良院士“亦工亦农、亦文亦武、亦强亦弱、亦硬亦软、亦理亦实、亦东亦西”的人生历程,生动展现了优良作风、艰苦奋斗、诚信科研等精神品质。从他鼓励青年学生不畏艰苦,到强调国产计算机的重要性,再到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服务国计民生,每一段经历都深深感染着在场师生。
交流环节,学生们积极提问。面对“如何将个人兴趣、专业选择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怎样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青年学生如何保护好奇心和培养终身学习习惯”等问题,钟教授结合自身经历和专业知识,耐心解答。他指出,青年学生应心怀爱国之情,在“大我”与“小我”间找到平衡,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信息过载时代,要保持“三思而后行”的严谨精神,多角度思考问题;同时,要挖掘自身潜力,学好专业本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适应未来的不确定性。
此次讲座,使信息工程学院的学子们深刻领会了科学家精神的内涵与价值,激发了他们投身科技事业、担当时代使命的决心,也为学院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和精神风貌。

钟诚教授讲座现场
(一审:杨清棠 二审:刘亮龙 三审: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