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艺术形式展现青年成长中的心灵探索,5月20日晚,外国语学院“冰心育杰”辅导员工作室改编的心理情景剧《心桥》在学校弘善讲堂精彩首演,300余名师生共同沉浸式体验了这场心灵治愈之旅。
剧情直击青年社交困境,戏剧治疗技术创新呈现
该剧以大学生人际冲突为叙事主线,通过三幕戏剧结构——冲突暴发、心灵干预、和解共生,细腻刻画了当代青年的情感困境。剧中两位主角因生活习惯差异引发激烈争执,表面的言语交锋与内心的情感壁垒形成鲜明张力,深刻折射出Z世代“线上活跃、线下失语”的社交现状。心理老师设计的“空椅子对话”“角色互换”等戏剧治疗环节,将抽象的心理干预过程转化为可视化的舞台冲突,让观众直观看到“防御型自我”与“共情型自我”的认知博弈。当舞台上蓝白冷光渐变为温暖的金色光晕,象征着心墙消融的光影叙事将“理解即治愈”的主题推向高潮,引发全场共鸣。
沉浸式心灵疗愈,观众反响热烈
演出过程中,演员们细腻的舞台语言、富有张力的肢体表达与立体环绕的音效设计交相辉映,构建起极具感染力的心理场域。争吵时的剑拔弩张与和解时的温情脉脉形成强烈情感反差,让观众跟随剧情经历了从焦虑到释然的完整心理曲线。演出结束后,现场掌声经久不息,不少学生眼眶湿润。有同学分享:“剧中的冲突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原来很多矛盾只需换个角度就能化解。”“这种‘看别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的方式,比单纯的说教有用多了。”
创新心理育人模式,构建长效心育体系
“冰心育杰”辅导员工作室负责人闭彬彬表示,此次心理剧将专业心理技术与舞台艺术相结合,是“浸润式”心理育人的创新实践。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让抽象的心理健康知识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艺术体验,有效提升了教育的亲和力与实效性。未来工作室将继续深耕“心理+艺术”“心理+文化”等多元育人模式,围绕学业压力、情感困惑、职业规划等青年成长议题,打造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活动,为学生搭建“心有光、行有向”的成长桥梁。
据悉,该剧剧本创作历时三个月,参演人员均为辅导员工作室成员,从剧本打磨到舞台呈现历经十余次排练。活动得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业指导,是我校“5·25”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演出现场

全体参演人员合影
(一审:闭彬彬 二审:王亮 三审:庞一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