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持续推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质量,4月15日,教研室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议室1207开展了本学期的第七次集体备课会。本次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刘莹主持,全体教研室教师参会。
在备课会上,宋丹阳老师对第七章的教学内容做了详细的分享。他认为本章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充分的了解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条件和国际背景,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以及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接下来,他从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在备课过程中的体会。第一,在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方面,他认为要从现实依据、实践基础、时代背景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形成的条件,从形成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时期来讲形成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面的梳理;第二,在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方面,要着重讲清楚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这样可以使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容;第三,要跟学生讲清楚科学发展观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念以及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持续发展,更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随后,与会教师对第七章的教学设计发表意见进行补充。张常永老师认为第七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是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本章重点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观点,主要内容体现为五位一体和党的建设,并且建议采用专题式教学。刘莹老师认为各位教师要将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更好的融入到概论课教学当中,使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孙朵老师认为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核心,建议引入教学案例“中国之谜”。
通过本次集体备课会,各位老师集思广益、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为第七章的教学提供了思路,切实提高了教学的能力。

图: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