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提升教学实效性。4月15日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围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如何有效融入纲要课教学开展网络集体备课会。备课会由教研室主任潘济华主持,任课教师参会并作了交流研讨。
备课会上,教研室主任潘老师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了全面深入的解读,并就全会精神进思政课堂提出具体要求。他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作为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在研究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决议》的基本内容、精神实质、叙事逻辑、叙事方法,领会贯穿《决议》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准确把握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明确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其次要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在全面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基础上,着力讲清楚新时代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最后要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用百年党史着力讲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深刻理解“四个选择”。
通过集体备课会,与会老师一致认为,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坚持学在前、做在前,全面系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核心要义,将其转化为鲜活的教学资源,有效融入“纲要”课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认清党的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重大成就、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树立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努力成为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