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教育与音乐学院教师赴沪研修达尔克罗兹教学法 助力音乐教育提质增效

为提升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应用能力,推动音乐教育教学质量提升,10月2日-4日,教育与音乐学院选派闫瑗、胡顺平、胡雅珂、杨疆玉、常春杰5名教师,赴上海参加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工作坊培训。

此次培训由两位日本音乐教育界权威专家领衔授课分别是神原雅之教授善本桂子教授。神原雅之教授日本体态律动教育“活字典”,日本国立音乐大学原副校长,深耕儿童体态律动音乐教学40余年,同时是巧虎系列儿童音乐教育总监修,还担任日本体态律动研究会会长等职,在体态律动、节奏训练等领域造诣深厚。善本桂子教授达尔克罗兹国际认证教师,现任伊丽莎白音乐大学教授,拥有40年一线教学与师资培育经验,首创覆盖“0岁到100岁”的全年龄段律动教学方案,在视唱练耳、即兴音乐教学等方面成果显著。

培训课程围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核心模块展开,内容丰富且实践性强:聚焦“自然律动、自由律动”“拍与重音”“视唱练耳与即兴(全音与半音)”“律动与拍子(二元、三元)”等内容,从基础律动感知到节奏与音高训练,夯实教师音乐感知与表达的教学功底。深入讲解“速度、力量、空间、句子”“节奏型”“视唱练耳与即兴(音列与音阶)”“2对3、补足节奏”等模块,强化教师对音乐要素的多维把控与教学转化能力。以“弱起”“视唱练耳与即兴(旋律与和声)”“动态塑形”为重点,整合知识体系并通过实践与答疑深化理解,提升教学应用的综合性与创新性。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通过“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即兴创作”三大板块,以多感官融合的方式培养学习者音乐素养:它能强化音乐感知敏锐度,让学习者在“快速反应”等活动中建立对节奏、力度、速度的即时捕捉能力;能深化音乐表达力,使身体动作、声音与情感成为音乐理解的具象载体;更能激发音乐创造力,在“修正与创新”的探索中打破模仿的桎梏,让音乐思维从被动接收走向主动生成。后续教师们将把所学融入教学实践,助力学院音乐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为培养具有敏锐音乐感知、丰富表达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学生持续赋能,推动音乐教育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深度进阶。

参与培训的教师们表示,此次研修对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乐动—身动—心动”教学逻辑有了更具象的认知。

图为活动现场


一审:杨疆玉二审:黄丽娟三审:周杰责任编辑:黄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