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使命,生命的重量
大家好:
我是来自语言文学学院的席朝海,很荣幸能发表今天国旗下的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时代的使命,生命的重量》。
我赶上了新世纪的首班车,所以和我一起出生的孩子,都被叫做:21世纪的新青年。我很纳闷,这“新”从何而来?于是我看我父母,看我的祖辈,我发现,跨越了七十年的历史长河,每一个世代群体都呈现着不同的时代印记。
七十年,足以让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变成耄耋老人;七十年,也足以让一个国家从满目苍夷走向繁华富强。
是的,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新中国的这七十年。我想把这七十年分成三个阶段。
七十年前,共和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庄严地宣告,一个民族重新站了起来,这是第一个阶段。数不清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用鲜血捍卫了民族之尊严,全中国千万万人民倾其所有用生命保卫了国防之底线。那个时候的青年人会想些什么呢?他们在想生存,在想怎样站成一个铁骨铮铮的人——浴火重生,他们是能把自己炼成铁的人。一战倾国,山河破碎;但所幸民族未亡,国犹在。这一战,是为生存之尊严而呐喊。
1979年,这是第二个阶段,春天的旋律响起。那个在社会中不断孕育,在市场中不断勃兴的力量终于挣脱了一切束缚,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迸发出来。从大国到小家,你猛然惊觉,你的生活质量正在以目力可及的速度,不断提高。那个时候的青年,他们高歌着青春万岁,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着属于那一代青年的梦想。走出去,看看世界,这一走,是为变革生活之质量而远航。
20年前,人类即将踏入一个全新的世纪:世界是新的,时代是新的,使命是新的,人们也是新的。新世纪有了大爆炸的信息量,有了日益发达的互联网系统,有了地球村,有了AI人工智能,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了一个伟大而足够令人骄傲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明年,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我们还有三十年的时间,让这个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放远目光,于是我们发现,这个国家已经积蓄了足够磅礴的力量与气象,而我们的使命,就是让它复兴。于是这第三个阶段,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让这个民族的意义,澎湃绽放。
从生存,到生活,到生命;从活下去,到活得好,到追寻一种生命之灵魂、之意义,所以各位,我们在一个国家追寻、获得意义的时代,我们是这个时代造就的青年,时代的意义由我们助力寻觅,时代的力量由我们合力顶起。这就赋予了我们作为当代青年的使命——将小我融入大我,与时代共鸣,在与时代的交织中实现自我,助力民族复兴。说通俗一点,在校好好学习,努力提升文化素养与道德素养;在岗尽心尽职,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青年,往往是一个民族最有潜力的群体。可是青年,也往往最容易陷入迷途。于是那么多青年有了那么多让人扼腕叹息的行为——有人喊着爱国的口号干着暴徒的勾当;有人整天高呼爱国,却在谣言、煽动面前失了尊严;有人空言爱国,却只会谩骂、抱怨。殊不知真正的爱国是理性而毫不退怯的守护,是看得见国家的问题,解决得了国家的问题。可是那么多青年,怎么一点点动荡,就让整个生命失控了呢?
我想是因为那些生命缺少那么一点点分量。这分量来自与时代真正真诚的交织,来自对时代浪潮的响应、与时代纹理产生的共鸣。这分量足以让你抵抗一切痛苦与慌张,让你从容自如昂首阔步地走向心之所往的地方。而当你和时代携手抵达了那个远方,你就会感受到一种生命的意义,这种意义,来自于和这个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关联,来自于这个民族的梦想,来自于大历史的使命。
这个意义,就是你全部生命的重量。
这个意义,也是这个民族未来的希望。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