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新闻中心 学院新闻 正文

教育与音乐学院持续“磨课”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作者:田丽萍、王越、黄金妮时间:2025-05-22点击数: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与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思想与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教育与音乐学院小学教育教研室积极响应学校教务处《关于开展2025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活动暨第一轮“磨课”教研活动的通知》要求,组织开展了5月8日-16日为期一周的公开课教研活动。教研室教师们组成心理学类课程组、教育学类课程组、学科教育类课程组及学院领导,对6门公开课程进行深入观摩与研讨。

5月8日,教育学类课程组全体教师在1406教室聆听了黄金妮老师主讲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课程。教学过程期间,紧扣考试大纲,采用 “理论框架梳理 + 真题实战分析” 模式,帮助学生系统构建知识体系,讲解逻辑清晰、重点标注明确,便于学生把握备考方向。

5月9日,学科教育类课程组全体教师在1308教室聆听了田丽萍老师主讲的《小数数学名师研究》课程。田老师以“吴正宪教学风格凝练”为主题,系统解析了吴正宪“儿童立场·生活浸润·思维生长”三位一体的教学主张,通过对比传统课堂与吴式课堂的差异,结合“四步转化法”设计思维可视化活动,引导教师深入理解“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理念。课程中,田老师通过情境创设、案例分析及小组研讨,帮助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掌握诊断与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为提升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实效提供了新思路。

同日上午4-5节,心理学类课程组教师们在6229教室,观摩刘雍江老师的《普通心理学》课程。刘老师围绕“动机”主题,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耶基斯-多德森定律等经典理论,通过生活化案例与互动讨论,深入剖析动机的产生机制及其对教学行为的指导意义。课程强调教师需关注学生内在需求与外在诱因的平衡,灵活运用动机理论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刘老师生动活泼的授课方式与扎实的理论功底,赢得了在场教师的高度评价。下午6-7节,心理学类课程组全体教师还在1303教室聆听了罗慧芳老师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罗老师以“小学生的情绪与辅导——做情绪的主人”为核心内容,结合情绪ABC理论、正念冥想策略及社会支持系统,系统讲解了小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及积极情绪培养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情境模拟与工具实操,罗老师展示了如何将情绪调节策略融入课堂教学与日常辅导,助力学生构建健康的心理状态。课程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为教师应对学生情绪问题提供了科学方案。

5月12日,教育学类课程组全体教师在6242教室聆听了王越老师主讲的《小学班级管理》公开课,以丰富案例解析班级管理策略,课堂互动性强,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实际管理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

5月16日,教育学类课程组全体教师在6242教室聆听了杨丽老师主讲的《课程与教学论》公开课,采用课程创新教学形式,引入课堂小组辩论环节,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投票系统、互动答题软件)实时收集反馈,动态调整教学节奏,课堂互动性显著增强,学生参与度高涨。

公开课结束后,各课程组成员针对课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展开了评课活动。在评课环节中,教师们围绕“课程思政”话题展开热烈讨论,重点探讨了情境创设的适切性、学生自主探究的引导策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路径。期间,教师们还聚焦“动机理论的教学转化”展开深度交流。有教师提出“如何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设计差异化激励策略”,刘雍江老师结合课堂实例分享了分层任务设计与正向反馈的具体方法,得到在场教师的一致认可。最后,教师们就“情绪辅导的课堂实操性”内容进行深入探讨。罗慧芳老师现场演示了“认知三栏表”工具的应用,并邀请教师模拟学生情绪疏导场景。评课组建议,未来可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开发校本化情绪课程资源,同时加强家校协同,构建多维支持体系。活动最后,教研室汇总评课意见,形成《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优化建议清单》,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本次磨课活动以“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为核心目标,通过多学科、多维度的教学示范与研讨,为教师搭建了交流互鉴的平台。参与教师纷纷表示,活动不仅深化了对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理解,更启发了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的创新思维。未来,小学教育教研室将持续推进磨课教研常态化,强化教师队伍专业素养,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小学教育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1 公开课现场


图2 教研室教师课后研讨


(一审:田丽萍、王越、黄金妮;二审:黄丽娟;三审:周杰)


投诉与建议:电话 0773-3696239    邮箱 glxyjyxy@163.com

学校师德师风监督举报电话:0773-3696703 举报信箱:glxysdsf@163.com

地址:中国广西桂林市雁山区雁中路3号 邮编:541006    版权所有:桂林学院 教育与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