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新闻中心 学院新闻 正文

以研促教展风采,精磨课堂共成长 ——学前教育教研室开展2025年第一轮“磨课”

作者:许莹琳时间:2025-05-18点击数: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深化教学改革创新,58日--16日,教育与音乐学院学前教育教研室积极响应《关于开展2025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活动暨第一轮“磨课”教研活动的通知》要求,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公开课教研活动。教研室教师们组成基础类课程组、实践类课程组、教学法课程组及学院领导,9门公开课程进行深入观摩与研讨。

58日,赵红老师率先在6120教室开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公开课,聚焦“分类”章节。课程伊始,赵红老师从理论层面出发,对幼儿分类的概念进行清晰阐述,并深入剖析其对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意义。随后,她结合大量实例,详细介绍了按物体外部特征、用途、本质属性等常用分类类型,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分类方法的实际应用。在幼儿学习分类的作用板块,赵红老师着重强调,分类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观察能力和概念形成能力。最后,她分享了创设情境、合理提供材料等多样化的分类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方法,鼓励幼儿在实践中自主探索分类的奥秘。

512日,许莹琳老师在6320儿童音乐教学活动实训室带来校级“专创”融合一流示范课程《奥尔夫儿童音乐创编项目中》公开课。本次课程围绕奥尔夫儿童音乐剧创编中的音乐创编展开,许莹琳老师结合企业导师与幼儿园园长提出的意见,分别对学生团队的三个项目作品进行细致点评,精准指出声音与乐器在营造剧情氛围方面存在的不足。随后,通过讲解、欣赏、示范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声音刻画剧情的技巧,课堂互动频繁,气氛十分活跃。

516日,容思慧老师在《儿童文学》课堂上,以经典童话改编为儿童剧的创作技巧为教学重点,选取《小蝌蚪找妈妈》《皇帝的新衣》《半个小时的爸爸》等经典作品,结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指导学生进行短篇儿童话剧设计。通过深入分析角色塑造、语言互动与主题深化要点,容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夸张的肢体动作和富有童趣的台词开展创意表演实践,并将组织即兴改编训练,帮助学生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艺术创作理念,激发学生对儿童剧创作的热情与责任感。同日,何子璇老师在《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课程中,围绕幼儿园日常生活中进餐、如厕、盥洗等行为的分析与指导展开教学,通过明确观察内容、提炼行为分析要点,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站在教师视角,深入思考幼儿行为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指导建议。

公开课结束后,各课程组成员针对课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展开了热烈的点评与讨论。此次“磨课”教研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搭建了展示教学风采、交流教学经验的平台,更在教评研一体化的实践中,切实推动了教师教学水平与业务能力的提升,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学前教育教研室将持续深化教学研究,打磨精品课堂,助力学院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图一、 公开课现场

图二、学院领导与教研室教师共同参与研讨

图三、 教研室教师课后研讨

(一审:许莹琳:二审:黄丽娟;三审:周杰)

投诉与建议:电话 0773-3696239    邮箱 glxyjyxy@163.com

学校师德师风监督举报电话:0773-3696703 举报信箱:glxysdsf@163.com

地址:中国广西桂林市雁山区雁中路3号 邮编:541006    版权所有:桂林学院 教育与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