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共青团广西区委《转发团中央<学校共青团改革评价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有关要求桂林学院团委对共青团改革的有关情况进行自评,现将桂林学院共青团改革自评情况公开如下。
一、自评情况
(一)政治教育机制
1.在政治教育方面。一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团员青年头脑。举办大学生“党史知识大家答”暨“四史”学习教育知识竞赛、“学史力行,劳动筑梦”劳动实践活动、“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主题团日活动等,将党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血脉。依托主题团日活动、理论学习型社团、团校、培训班和新媒体等线上线下阵地,同时开展“青年大学习”“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校院两级团组织100%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彰显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伟大精神,其中我校武佳伟同学经层层选拔荣获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二是通过专题讲座、培训班、研讨交流、知识竞赛等方式,常态化推进“四史教育”。截止2021年12月1日,根据智慧团建系统党史学习教育专区数据统计,我校“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第十二季参学率达100%,团支部组织化学习参与率达100%,专题学习会信息录入率达100%。全校各级团组织每年开展主题团日活动600余场次,有效引领全校青年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在政治举荐方面。一是全校2021年入党学生450人,经团组织规范程序推优入党的团员比例达100%。二是深化“青马工程”,学校团委发布《关于开展桂林学院2021年“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工作的通知》及《关于开展2021年度二级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的通知》校院两级100%开设青马班,培训班以品学兼优的校、院两级团学干部等学生骨干为主要培养对象,不断升级组织体系、导师体系、实践体系、考核体系四个体系,每年培养青马学员逾700人,超过学校学生总数的5.8%,“青马学员”学生团干部占比超90%。
(二)实践教育机制
1.在育人载体方面。大力推动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2021年,我校开展了“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时代”为主题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其中,三下乡团队70余支,返家乡及劳动教育个人400余个,中青网发稿107篇,我校媒体发稿50余篇,同时我校团委还在2021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镜头中的三下乡”活动中荣获“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2.在第二课堂成绩单方面。一是结合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等实践育人载体,建立涵盖思想成长、社会实践、志愿公益、创新创业、文体活动等类型的第二课堂课程项目体系。实施“五个一”工程,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要熟读一部经典,爱好一项文体活动,交上一批好朋友,参加一个社团,做一名志愿者,“五个一”内容记录在“第二课堂成绩单”。二是启用“第二课堂成绩单”数据管理系统,加强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和应用,为青年人才政治举荐、表彰激励、求职升学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学科评估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支撑。
3.在就业创业方面。一是落实青年就业促进计划,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部等群团组织的作用,每年开展优秀职校生进校园、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加强青年就业服务。依托学校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协助举办校园双选会,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社会化能力和就业能力。发挥各团属新媒体平台作用,积极发动学生参与“扬帆计划”等青年就业促进计划,通过学校新媒体平台,加大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二是组织开展2021届困难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工作,针对未就业的2021届毕业生,特别是家庭困难学生,校团委、各学院团委专职团干部至少与1—3名困难毕业生结对,帮助困难毕业生摸清就业意向、提供就业指导、推荐就业信息、关注就业进展,并进行持续跟踪服务。扎实开展“千校万岗”大学生就业服务活动,重点针对建档立卡等贫困学生,进行“一对一”职业规划辅导,建立多方位资助体系。
(三)组织建设机制
1.在共青团方面。一是在校党委领导下,以团委为核心和枢纽,以学生会组织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组织,以学生社团为外围延伸手臂,改进团组织对学生会组织的指导,推动学生会组织深化改革,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校团委根据《桂林学院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履行对学生社团的主要管理职能,支持引导学生社团规范发展。学生社团部组织配合团组织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服务和联系。落实和完善团的代表大会制度,严格执行校级和院系团的代表大会定期召开制度。学校第七次团代会已于2018年6月10日召开。二是加强团员教育管理,结合“三会两制一课两制”每年至少开展1次团员先进性评价,2020年开展团员先进性评价覆盖率达100%,大力推进毕业生组织关系转接工作,学社衔接发起率达84.9%。三是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规范开展“三会两制一课”、主题团日等基础团务工作。据智慧团建系统数据统计,2021年,至少召开1次组织生活会的团支部占全校团支部总数的100%。
2.在学生会方面。一是大力推进学生会改革,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学生工作部统筹负责,团委具体指导,各部门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把学生会组织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整体格局中进行谋划,校院两级党组织每年至少听取1次学生会组织工作汇报,研究决定重大事项。二是精简优化学生会组织机构,校级学生会组织工作人员共40人,校级学生会组织主席团成员共3人,校级学生会组织工作部门6个。二级学院学生会工作人员均在30人以内,主席团成员不超过3人,除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和工作部门成员,均不设置其他任何职务。改革完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校级学生代表大会每年召开1次,我校第九次学生代表大会已于2021年11月28日顺利召开,大会扩大了代表的广泛性,代表名额不少于学生会所联系学生人数的1%。校级学生代表大会代表经班级团支部推荐、学院组织选举产生,覆盖各个学院、年级及主要学生社团。
3.在学生社团方面。根据《桂林学院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社团、社团会员注册制,每学年对社团会员进行实名登记注册,确保社团会员信息及时准确。社团每学期进行注册,每学年开学的前两周内,经审查合格的社团,由学生社团部根据相关规定予以注册,并向年审不合格的学生社团提出整改意见。实施违规社团实时注销制,对违规社团“发现一个、注销一个”,及时处理,不留安全隐患。配强学生社团指导教师,所有学生社团均按要求配备指导老师。
(四)保障支持机制
1.在组织领导方面。一是根据自治区教育工委、团区委《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将团的建设纳入高校党的建设总体格局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团的工作考核分值在党的建设考核分值中占比达到10%。二是学校党委指导联系共青团工作。学校党委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共青团的工作,2021年学校党委专题会议研究团的工作次数已达3次。
2.在队伍建设方面。一是加强队伍建设与管理,目前校团委专职团干部4人,各二级学院团总支团干16人,合计20人。二是坚决落实教师团干部在课时计算、职称评定、职级待遇、工作考核等方面的保障政策,在干部提拔工作中加大优秀团干部选拔,在年度评优、“七一”表彰、“五四”表彰、教师节评优评先上予以政策倾斜。三是落实团干部年度述职评议制度,面向全校各级团组织、团员开展共青团组织“五四”系列评选公开述职答辩以及红旗分团总之评优陈述答辩,答辩结果作为共青团评优的重要依据。校团委书记每年须向上级团组织述职。教师专职团干部按照《桂林学院非专任教师考核实施办法》进行述职评议,团干部每年通过提交个人述职报告,内容包含工作态度、工作量、工作质量以及所取得的业绩成果等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
3.在资源保障方面。一是校级团委单独设置。二是学校将团建经费纳入学校经费整体计划,学校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学校共青团开展“推优”工作、青年骨干教育培训和基层团组织建设。同时,学校共青团青马工程、志愿服务、社团建设、大学生劳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均作为学校共青团建设重点项目,给予经费保障。
二、存在的不足
1.学校共青团改革工作需要进一步落实落细;
2.基层团学组织基础薄弱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3.青年思想引领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需要进一步增强;
4.青年教师的凝聚力、向心力有待增强。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继续深化共青团改革,召开团代会,打造完善的“青年之家”机制,努力构建和完善共青团工作格局;
2.推动党建与团建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把“青马工程”、“青雁领航”、“青春讲堂”做精做强,并在此基础上打造桂院自有品牌;
3.夯实团学组织建设、基础团务“命脉工程”,稳步推进学生会、学生社团改革。
附件:桂林学院共青团改革自评表
如发现上述自评情况存在弄虚作假,请向共青团广西区委学校部反映。共青团广西区委学校部监督邮箱tuanquweixuexiaobu@126.com。
共青团桂林学院委员会
2021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