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学生提升文化自信 广西壮族自治区彩调代表性传承人走进桂林学院

9月7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彩调代表性传承人唐洁、桂林市代表性传承人李剑敏受邀到桂林学院(原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进行讲座和表演。本次讲座载歌载舞、别具风格,深深吸引了在座的英语、越南语、泰语、商务英语、国际汉语教育等外语专业和师范类专业的师生们。

彩调是广西的一种地方戏剧,是广西城乡流传最广、最有乡土味的剧种,唐洁老师为彩调的保护和传承不懈努力了40多年。唐老师首先通过讲座,介绍了彩调的形式,包括一人表演的独角戏、两人一问一答表演的对子调、三人表演的三小戏(小生、小旦、小丑)。然后,她指出彩调音乐分为四种,如腔、板、调以及民间小调。彩调不仅有丰富的唱腔300首,有扇花类、步法类、指法类、手绢花、高桩、中桩、矮桩等多种身段,而且还借用文场的南词、丝弦等。唐老师边讲边演唱不同腔调,展示其特色,令人印象深刻。在谈到彩调是“快乐剧种”时,唐老师和李老师演绎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西彩调表演,如《挑女婿》、《四门摘花》、《王三大鸟》、《刘三姐》等彩调剧片段。最后,唐老师讲解了“彩调三宝”彩扇、彩带和手帕,给现场的师生传授绣球扇、滚球扇、砍扇等扇子的表演方式。

本次彩调引进桂林学院,有助于该校转型发展,探索与桂林文化深度融合教学和科研探索,丰富桂学研究体系;有助于大学生了解桂林本土戏剧彩调的艺术价值,提升文化自信;有利于培养彩调保护、传承和传播所需的各专业人才,形成多样化、多语种的彩调文化资源,促进彩调艺术的国内外影响力提升。

图:唐老师向师生传授彩调扇子表演技巧

图:唐洁和李剑敏表演彩调剧《刘三姐》片段

图:唐老师与桂林学院外语专业和师范类专业的师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