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学院四位同学在国学征文活动中获奖
日前,喜讯传来,语言文学学院明德国学社四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在今年的冯燊均国学基金会征文活动中喜获奖项,其中2017级的潘营同学和2019级的何桂玲同学获得二等奖,2018级农慧祺同学和2019级林艺凡同学同获三等奖。
据了解,冯燊均先生是香港知名的爱国实业家、慈善家,2008年,他有感于中国人的精神贫困与道德危机,想通过复兴国学,特别是国学中的儒家义理之学帮助解决问题,于是捐资成立冯燊均国学基金会,发起、指导并赞助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在全国开展。
我校终身教授张葆全由于多年讲述《论语》《孟子》《周易》等国学典籍,故受邀参加了2019年在桂林召开的第二届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研讨会,以后,便把其有关传统文化教学与指导工作纳入此项工程,并通过张葆全教授报送学生文章参加评奖。
张教授以此为契机,鼓励同学们在阅读国学经典著作中独立思考,以期实现学有所思,学有所成。2019年下半年,我院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在张教授的殷切推动下,不少同学都写了心得体会文章,张教授从中挑选了若干篇文章送交基金会参加评奖。日前,基金会秘书处发来喜讯,其中潘营同学所写的文章《尚俭,知足常乐》、何桂玲同学的文章《论语声声润人心,延承精神永向前》获得了二等奖,而农慧祺同学的文章《江山风月,人生故我》、林艺凡同学的《读国学经典,修处世之道》获得三等奖。
一直以来,我院始终致力于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工作,先后成立了明德国学社、半步斋书画社、余芳古典诗词社、汉韵社等学生社团,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国学传统教育,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国学,传承经典,提升人文素养。我院一批批学生沐浴在传统国学的氛围中,茁壮成长,有不少学生出作品,出精品,此次四位同学获奖,再一次表明了国学传统教育在我院开展得深入人心,结出了喜人的成果。
- 上一条:笃行致远·砥砺前行
- 下一条:杨树喆校长为语言文学学院首席教授颁发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