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研室线上教学模式探索——皮格马利翁主义视角下的网上教学与课堂互动
自响应学校开展线上教学后,文学教研室杨利亭老师结合线上教学特点,仔细分析学生学情,积极探讨运用皮格马利翁主义激励式教学法进行线上教学。
皮格马利翁主义,又叫“期待效应”,这种理念广泛运用于教育心理学中,又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主义是与墨菲定律相悖的积极心理学效应。皮格马利翁主义说明:对一个人的鼓励和期待有多强烈,之后收到的效果回馈也就所差无几。网络授课创造了一个极佳的师生互动平台,在网络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会更加强烈,学生有时需要老师和其他同学倾听他对某件事和某个作品的看法。而大学本科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相当活跃的年纪,对于现实和艺术中的人与事,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这也激发杨利亭老师不断思考和更新教学理念和课堂互动方式。
杨老师的授课方式是线上线下结合式,以录播视频传到哔哩哔哩官方网站的方式,给学生提供预习和复习的视频材料,课上则采用腾讯会议直播答疑解惑。与此同时,课堂上,教师会播放相关英文资料营造融洽而活跃的课堂气氛。杨老师时刻鼓励每个学生在对话框中随机发表感想,谈感受。经多次教学实践,有较好教学效果。
为更好激励学生谈论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杨利亭老师还专门在哔哩哔哩官方网站上开设了授课和写作专栏。杨老师共开设了两种互动平台,四个具体专栏。一是视频专栏,为教师录课视频,学生们可以随机评论和投放弹幕的方式,说出自己的欲求和想法。另外三个是稿件专栏:分别是诗歌鉴赏专栏,名著解读专栏和影评专栏。教师作为平台开创人,先预投了三个稿件,作为写作示范。之后,由学生不断向专栏投稿。教师担当学生的幕后编辑,对学生投稿文章进行精心编辑与筛选,尽量让学生的投稿文章展现才华,以激发学生兴趣,进行自发、主动、深入式学习与运用。
皮格马利翁主义激励式教学法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浪漫爱情故事作为依托,也一直激励着教师和学生们,时刻保持对美好事物的热切,心怀希望并坚定内心的追求,待春暖花开时,漫步校园,畅谈文学与理想。
图:杨利亭老师的教学视频在哔哩哔哩官方网站上的相关数据
图:杨利亭老师发布在哔哩哔哩官方网站上的教学视频
图:学生在哔哩哔哩官方网站上的专栏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