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文化与传媒学院
 学校首页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党群工作 | 招生就业 | 作品展示 | 资料下载 | 投诉建议 
-更多-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新闻动态>>部门新闻>>正文
 

以影像为笔 书写时代风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开展专业研习


发布时间:2025-06-16 16:11:25  图片摄影:章雪雯  作者:章雪雯  浏览量:[]

为深化学生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认知,提升影像叙事能力与社会观察水平,6月16日上午,由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专任教师带队,2023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以专业实践为载体,以影像创作为媒介,围绕生态美学、文化传承、乡村治理等时代命题,分五支团队前往学院教学实践基地七星区宣传部推荐地点,七星区朝阳乡鼎一艺术创作基地、山镜路亚小院,哈尼花园,开展专业研习。

本次实践活动结合专业特色,紧扣专业培养目标,分为前期写作,中期实拍,后期制作,三个环节,全面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用两周的时间,扎实完成影像制作全流程。依托地方多元场景资源,构建起“自然景观-艺术场域-乡村现场”三位一体的实践矩阵。

在鼎一艺术创作基地,两组同学围绕“非遗工艺的现代性转译”核心主题,通过人物专题片《枯木逢春》与短视频《一木倒 万物生》双轨创作,记录木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解构文化传承的多元表达;在山镜路亚小院,一组同学以“乡村振兴的基层实践”为切入点,拍摄专题片《乡村“网红”养成记》,解码资源整合与乡村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另一组同学创作短视频《山水秘境中的乌托邦》,将青春活力与山水人文融合,体现新媒体创作思维。在哈尼花园,同学们以盛放的花卉为生态场景,于温室花廊、户外草坪等场地取景创作,将自然景致融入短视频作品《花间拾梦》,通过时空构建,展现出独特创意与视角;三地研习同步推进,形成“自然观察-文化解构-社会调研”的立体化研习体系,全面覆盖生态、艺术、乡村振兴三大领域,为后续创作积累了丰富素材。

研习过程中,各团队注重技术与艺术深度融合,强化专业技能实操。综合运用航拍、手持运镜、多机位协同等技术手段,鼓励学生创新叙事结构,采用“边拍边记录”“多线并行”等方式,将乡村资源整合、非遗传承、媒体经济等多元整合,凸显地方应用型专业特色。

此次主题视频研习活动,是将专业实践与社会观察相结合的成功探索。学生们以镜头为笔,在自然、艺术、乡村的多维场景中书写时代答卷,既实现了专业能力的进阶,也深化了对社会发展的认知与思考。未来,专业将持续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引导学生用影像记录时代变迁、用叙事传递中国声音,为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新时代传媒人才筑牢根基。

鼎一艺术创作基地实践现场

哈尼花园实践现场

与鼎一艺术创作基地主理人合影

责任编辑:杨茹琪

(一审:唐云 二审:李晓蕾 三审:翟彦)






上一条:【访企拓岗】文化与传媒学院前往桂林市喜爱中文培训学校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
下一条:【共建活动】艺术疗愈赋能心理健康教育——文化与传媒学院教师赴桂林市辰山小学开展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校共建活动

关闭

中国政府网 | 广西政府网 | 桂林政府网 | 广西师范大学 | 广西新闻网 | 桂林生活网

桂林学院师德师风监督举报电话:0773-3696703   举报信箱:glxysdsf@163.com
桂林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师德师风监督举报电话:0773-600078   举报信箱:glxycmyxw@126.com
投诉建议邮箱:ljxycmxyts@126.com  电话:0773-3696366 传真:0773-3696366  招生咨询电话:0773-3696116 (兼传真)
地址:中国广西桂林市雁山区雁中路3号 邮编:541006   版权所有:桂林学院 文化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