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故事,在话筒前沉淀,在答辩中升华。近日,一场属于播音学子的毕业答辩盛典圆满落下帷幕,历经一辩与二辩的精彩交锋,这场答辩不仅是专业学习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青春旅程的深情告别。
一、答辩现场:权威评审,秩序井然
一辩阶段,答辩工作于4月18日上午正式开启,分为三组在 6335、6336、6337 教室同步进行。毕业生们提前15分钟有序候场,以专业素养和良好仪态迎接挑战。现场评委由九位教师组成,他们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务经验,为答辩过程注入权威与专业。

2021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同学正在答辩

评委老师正在查看毕业生材料
二辩阶段,评委阵容同样强大。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亲自参与。院长的加入,为答辩增添了学院层面的高度关注与专业引领,使评审更加全面、深入。

评委老师们对毕业生答辩进行点评
二、内容形式:多元呈现,创意无限
本次毕业答辩采用论文与设计双线呈现的模式。在毕业设计作品方面,涵盖了丰富多样的类型。视频类作品包含专题片、文旅短视频、新闻访谈栏目等,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精彩的剪辑,展现出独特的视角和创意;音频类作品则有广播专题、人物纪录、声音故事等,以声音为媒介,传递着情感与思考。这些作品无论是聚焦地方文化的深度探访,还是对时政话题的深入剖析,都充分展现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说”与“做”的双重实力。

评委老师正在观看毕业生作品
三、答辩流程:严谨规范,思维碰撞
在答辩流程上,一辩和二辩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和严谨性。每位学生首先进行3分钟的论文陈述,清晰讲解选题背景、研究框架、核心结论,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思考过程。随后,答辩老师围绕论文内容进行一对一提问,问题涵盖论文逻辑、研究方法、表达能力等多个方面。在陈述与交流中,学生们语言清晰、思维缜密、自信从容,用“声音”传递“思考”,与评委老师展开深入的学术探讨。
四、意义非凡:既是检阅,也是告别
这场历经两轮的毕业答辩,意义远超普通的学业考核。它既是对学生们四年专业学习成果的全面检阅,也是青春的一次庄重告别。在麦克风前,播音学子们曾经讲述过无数人的故事;而在这两次答辩中,他们终于讲完了属于自己的四年求学经历,为青春画上了一个阶段性的句号。
五、后续安排:精益求精,再启征程
两轮答辩结束后,学生们将根据评审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论文及作品。导师会对修改后的内容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上传系统,导出正式版进行归档。这一过程不仅是对作品质量的严格把关,更是帮助学生们在离校前完成最后一次专业提升,为他们即将开启的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在话筒前,播音学子们学会了如何表达;在答辩中,他们学会了如何思考。青春虽有落幕之时,但他们的声音将一路向前。播音与主持艺术的道路,在他们脚下缓缓展开,相信他们将带着在答辩中积累的经验和成长,在未来的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责任编辑:惠志蕊
(一审:唐云 二审:李晓蕾 三审:翟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