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八点半左右,“95后”女孩蔡杰超在口罩里面垫上餐巾纸穿上红色的志愿者马甲手戴透明塑料手套准时到达福州市闽侯县博仕后龙港城小区门口,一手拿笔一手拿着登记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传媒学院16级学生蔡杰超,是福州市闽侯县博仕后龙港城小区志愿者中的一员,是唯一的学生,也是年纪最小的一位。2月20号,她开始了为期五天的社区志愿活动。
“这仅仅是一份很平常的工作”
除却第一天迈出家门的时候觉得外面很危险,心里难免有些忐忑外,后面蔡杰超就已经调整好了心态。在她看来,防疫工作其实也就仅仅是一份很平常的工作,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份特殊的志愿活动只是特殊在刚好碰上了这个时间段。
“我都这个岁数了,又不是小孩子了,我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她这样说,也这样做了。社区门口,一顶红色的手摇中柱伞下,蔡杰超和搭档两人合作,维持门口的秩序,检查社区居民的出入证,给进出人员测体温,登记外地反向人员信息,给居家隔离的用户送菜。干脆利落的动作丝毫不逊其他成年人,这几天,蔡杰超常说的话就是“请出示通行证和测体温”“还没有办理通行证或通行证到期的,要到物业去更换。”
当然,工作不是一帆风顺的。
蔡杰超上岗时正是复工和返乡刚刚开始的时候,人员流动量变大,进出人员变得复杂起来,很多人开始掉以轻心,物业就在社区大门贴上了红底白字的“疫情并没有结束”的宣传牌,以此告诫来往人员。但即使贴上了这些标语,不配合者、漠视者依然屡见不鲜——老年人一天出来买三四次菜,中年人上下班,年轻人一天点三次外卖,进出小区都不带通行证。
对此,蔡杰超绝不姑息。她深知养成自觉习惯的第一天至关重要,如果一开始就不抓严,后面别人就不会当做一回事。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在蔡杰超第一天上岗的时候,她就抓的比较严,很多人不理解不配合,因此发生了不少的争执。
当蔡杰超要求出入人员出示通行证时,没带通行证时,中老年人一般会骂人,年轻人就会对她甩脸色或者对她的询问与劝导视而不见,还有一部分人甚至会硬闯。一天被检查好几次,大多数人都认为太麻烦了,甚至认为是志愿者们拿着鸡毛当令箭。但是对于志愿者们来说一天要检查几百次又何尝不麻烦。面对种种不理解,蔡杰超倒也不会觉得生气或者委屈,她深知人是各种各样的,不可能保证每个人都顺自己的意。
面对矛盾怎么办呢?总不能见困难就退,于是蔡杰超就采取了自己的方法,一个字:磨。
“好言相劝慢慢磨,让他们烦不胜烦,为了避免麻烦,他们可能就会带。”再配合一张笑脸以柔克刚,循循善诱,看似无用却有奇效。“第一天大概只有不到一半的人,会主动出示,到了后面,配合的人基本能在百分之八十。”截至目前,博仕后龙港城小区没有出现感染病例或者疑似病例。
除此之外,有一些居民的行动也让她影响深刻。
在居民们配合完登记工作后,蔡杰超总会向他们道谢。让她挺感慨的是,有几个人在她向他们道谢以后,也给她们道辛苦。“有点受宠若惊。”她说。
“我是党员,不能躲在他们身后。”
蔡杰超萌生当志愿者的想法,最初是想到回到父母身边。
蔡杰超的父母都是博仕后龙港城小区的物业人员,大年初一就开始参与社区防疫。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怕传染给女儿,父母决定把女儿送到乡下去躲避疫情。但在乡下待了十天的蔡杰超并未因此放心,反而由于担心父母越等越心慌。
终于,有一天她对母亲说:“我是党员,与其待在家里心里没着没落,还不如去参加志愿者。”母亲理解女儿的心情,既欣慰又担心,但还是联系了社区帮她报了名。
蔡杰超放心了,但父母的心却又提了起来。因为他们是在小区里面工作,相对安全,女儿的工作则时常需要与人员近距离接触,相当于站在了“一线”,一下子变成家里最危险的。父母担心的外化直接表现就是对于她工作上时常的叮嘱。在蔡杰超出门前,父母总会说“询问通行证的时候不要和人凑太近”等等,也会指导蔡杰超如何与居民沟通。有时候在上午的十一点半到十二点还有下午四点半到五点的下班高峰期父母也会来帮忙。
下午五点蔡杰超下班,一家人终于又聚在一起了。一到家,蔡杰超就脱下了满是小水珠的手套,摘下口罩给妈妈清洗,这样等到有新的用完了好循环利用。因为疫情期间口罩之类的医疗物资短缺的问题,社区每天只给工作者提供透明手套,口罩则要自己家里置备,而蔡杰超一家都要参与防疫,口罩消耗量比较大,为了节约口罩,清洗口罩实属下下策。虽然很危险但是“这是唯一的办法了”蔡杰超无奈地说。接下来,就是每次回到家要进行的清洗工作了,刷牙、洗脸、洗手、消毒眼镜和手机,再吃完分餐制的晚餐后,清洗全身。防疫工作期间,蔡杰超一家天天如此。
在2020年疫情期间,许许多多像蔡杰超一样的漓院学子牢记校训,用实际行动发扬共产党求真务实、敬业奉献的优良作风,实践“向学、向善、自律、自强”的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