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端午民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共有文化符号的纽带作用,引导学员感悟传统文化魅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5月29日晚,文化与传媒学院在杉湖家苑“一站式”学生社区辅导员工作室举办了“赓续端午民俗,传承非遗薪火”端午节主题教育活动。本次活动特邀“向阳花”文意盎然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文化与传媒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担任主讲,青马班全体学员参加学习。
活动伊始,党总支副书记“以共有文化符号铸牢民族团结”为题展开理论讲解。她指出,共有文化符号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民族团结的情感纽带,有助于凝聚共同目标、增进民族认同。她强调,端午节正是共有文化符号的生动体现,在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符号象征转化为情感认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后,主讲人围绕语言、节庆与服饰三个领域,具体阐述了共有文化符号的应用与推广路径。她提出,要充分发挥语言在民族团结中的桥梁作用,强化节庆活动对民族情感的促进作用,并重视传统服饰在民族交流中的文化表达功能。
在介绍端午节在广西地区的生动实践时,她指出,广西作为民族团结示范区,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交融共生,形成了和谐的民族关系。龙舟竞渡、包粽子、祈愿等端午习俗,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民族团结实践的生动写照。活动最后,主讲人组织学员们参与制作香囊、系五彩绳、彩绘鸡蛋、制作徽章等手工实践,希望大家在亲身体验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感受文化符号的情感魅力。
此次特色教育活动融合理论与实践,使学员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化符号在促进民族团结中的重要意义,也在实践中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自觉守护共有文化符号,传承中华文脉,以文化为纽带团结各族青年,共同描绘民族团结的壮美画卷。

“向阳花”文意盎然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讲授端午文化

端午教育活动现场

手工体验现场

活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