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程教学实效,10月22日上午10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研室在1219会议室举办了2021-2022学年秋季学期第三次集体备课会。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孙朵老师主持。
本次备课会由亓爱艳老师和柳莲君老师分享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的教学设计。首先,亓爱艳老师就第一节和第二节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作了分享。亓老师认为,“人为什么要有理想”是理解理想的内涵和确立科学理想的认识前提,然后厘清理想和信念的基本概念、特征,进而结合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历史意义讲好理想信念的意义,帮助学生深刻领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针对“坚定信仰信念信心”一节,亓老师认为本节的重点是讲清楚要坚定怎样的科学理想信念和信心。可通过案例呈现、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讲话内容、课堂互动等方式,旨在帮助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在贡献青春力量中绽放青春之花。柳莲君老师认为“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一节主要讲的是如何实现理想的问题。首先讨论理想与现实、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然后从国家、民族发展和个人成长关系角度,讲清楚为什么“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从而将理想信念教育落实到青年大学生个体的成长实践中,从而让理想信念教育可感知、可体验、能行动。
与会其他老师对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对如何上好《思想道德与法治》进行了探讨。张常永老师分享了他对本课程各专题的命名及思维导图。周杰老师认为教师应该从课程角度建立整体框架,帮助学生在知识认同的基础上实现价值认同。李会平老师认为,教师在把握教材整体逻辑结构的基础上,应尽量做减法,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目的是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最后,教研室主任孙朵老师结合全区《思想道德与法治》集体备课会内容,就新版教材使用、专题设置、案例选用等问题与大家进行了交流。
通过集体备课会的分享与交流,老师们集思广益,相互借鉴,以教研促教学,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

图:备课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