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为了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质量,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在2021年4月22日晚上开展了2021年春季学期第五次网络集体备课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张翠方老师主持,教研室全体成员参加。
张翠方老师带头分享了《纲要》课程中编综述的教学设计。张老师认为:首先要帮助学生厘清中国1919年—1949年的历史分期,阐明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虽然没有发生改变,但是社会出现了新的阶级,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在讲授中编综述第一部分“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时,可以运用图片、数据、图表和视频让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更直观的了解;第二部分“‘三座大山’的重压”是中编综述的重点,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将与学生一起讨论“帝国主义侵略的主观意图是什么”,从而进一步阐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反“三座大山”的必要性。
潘济华老师和大家分享了中编综述第三部分“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教学设计。潘老师分别分析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和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存在的三种主要政治力量提出的三种政治方案,并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向学生阐明为什么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遭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为什么民族资产阶级提出的“第三条道路”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亓爱艳老师分享了将中编综述第二部分关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艰难处境”的内容融入到第三部分“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教学思路。李延老师则与大家分享了备课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理论问题和解决方法。吴秋燕老师提出可以将中编综述的重难点具体结合到中编的四章内容当中进行教学。
最后,吴秋燕老师提出,希望教师们从第四章开始有意识地将“党史故事大家讲、党史知识大家答、红色歌曲大家唱、红色影片大家看”四个活动有机地融入到《纲要》课的教学活动中,共同推进我校党史学习教育进课堂。
此次备课会,各位老师有分享有讨论,集思广益,对中编综述的重难点问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教学设计有了丰富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