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动教学质量从 “优” 向 “精” 进阶,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优化中的主体作用,10 月22日,桂林学院大数据财务管理教研室以 “师生共研、同磨精品” 为核心,组织开展 2025 年秋季学期第二轮集体磨课、评课与备课活动。教研室主任梁晓珊主持活动,全体教师、各班级学生代表共同参与,构建起 “教师主导、学生参与、双向赋能” 的教研新场景。
一、师生共 “磨”:让课堂设计更贴学生需求
不同于首轮聚焦教师教学技能的 “单兵演练”,第二轮磨课环节创新引入 “师生搭档” 模式。各课程教师围绕《财务管理》、《管理会计》、《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等核心课程的重难点章节,先结合首轮教研成果优化教学设计,再邀请学生代表提前参与备课研讨 —— 从 “案例选取是否贴近专业认知”“互动形式能否调动课堂氛围” 到 “思政元素融入是否自然”,学生代表结合自身学习体验提出意见。 
在实际教学展示中,师生更是全程联动。李根宏老师讲解 “资金筹集与风险控制” 时,学生代表现场模拟 “企业融资决策会议”,结合课堂理论提出疑问;梁晓珊老师演示 “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工具时,学生代表分享实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倒逼教师调整教学节奏与演示步骤。这种 “教师展示 + 学生反馈 + 实时调整” 的磨课形式,让课堂设计不再是 “教师自导自演”,而是真正贴合学生学习需求的 “定制化方案”。 
二、双向评 “课”:让教学改进更有针对性
评课环节遵循 “师生同评、客观务实” 原则,构建 “教师互评 + 学生点评” 双维度评价体系。教师层面,大家延续 “评亮点、找不足、提建议” 的思路,从教学逻辑、信息化工具应用、重难点突破等角度深入研讨,例如针对 “如何将企业真实财务案例与大数据分析技术更深度融合” 提出具体优化方向;学生层面,代表们则聚焦 “知识接受度”“课堂参与感”“学习获得感”,直白反馈 “某类案例更容易理解”“希望增加小组实操时间” 等真实诉求。
三、对标备 “课”:让教学资源更趋优质
备课环节在 “师生共研” 基础上进一步升级,全体教师与学生代表共同参与教学材料 “对标互查”。一方面,教师交叉审阅教案、教学大纲、进度表,重点核查 “教学目标是否匹配学生能力水平”“考核方式是否兼顾理论与实践”;另一方面,学生代表从 “学习便利性” 出发,对课件排版、课后作业设计、推荐学习资源等提出建议,例如 “希望课件增加案例拓展链接”“作业形式可更灵活,如结合企业真实财务数据进行分析”。
针对师生共同发现的问题,教研室现场制定改进清单,明确 “优化课件案例 20 余个”“补充大数据财务工具实操指南”“调整 3 门课程的作业形式” 等具体任务,确保教学资源既符合专业培养要求,又贴近学生学习实际。
此次第二轮集体教研活动,以 “师生共磨” 为核心亮点,打破了传统教研 “教师单向输出” 的模式,让学生从 “教学接受者” 转变为 “教学参与者”。梁晓珊主任在总结时强调:“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对学生需求的精准把握。未来,教研室将持续深化‘师生共研’机制,让每一堂课都经得起‘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获,切实推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 

图1:教研室梁晓珊老师教学展示

图2:教研室庞仙梅老师教学展示

图3:教研室李婕老师教学展示

图4:教研室李根宏老师教学展示

图5:师生共同集体磨课、评课、备课